
_2025/06/08 Jane Goodall 台灣公開講座 —— 「透過行動點燃希望」_
我在現場當志工
我得承認我當天有點累,沒有很專心聼講座
(看到 _jane goodall_ 我覺得就滿足了)
我反而被演講廳周邊那些被細心安排的植物吸引
這些 **原生植物** 不是背景,是一種沉靜的引導
關於土地、生態保育、行動 Call-to-Action
早在入場前,講座開始時悄然開始
# **策展力的隱性語言**
這些 **原生植物** 是有意識的策展選擇
他是一種對於空間的運用,透過擺設進行敘事
進入環境就先 **「預習」** jane goodall 演講内容

🌷🌼🌻我是基本每周都會逛花市、植物展的人
一眼看出這些植物不常出現在大衆買賣場合
我們都已經很習慣身邊出現常見的植物、
—— 辦公室裏的綠蘿,咖啡廳的龜背芋
各種常見多肉,ig pinterest 家居風格觀葉植物
這些植物已經習已爲常到 **我很容易直接忽略他們**
and 演講當天看到的 **原生植物** 對我來説很新鮮
理論上,**原生植物** 是最適應台灣氣候的植物
是最容易 thriving
最好照顧(甚至不需照顧)的植物
但我們周遭的景觀都被各種外來種,進口園藝種占滿
# 原生種 Native V.S. 特有種 Endemic
後來查詢資料發現這當中有 **「特有種」**
(i.e. 只有台灣在發現自然蹤跡的物種)
| 原生種<br>Native species | 外來種<br>Introduced species |
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**本來就自然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物種**<br>不是後來由人引進的<br><br>原生種可能也出現在其他國家或地區<br>不只限於台灣<br><br>例如:黃花酢漿草 | 當地無自然分佈<br>認爲有意或無意引進的物種<br><br>順利適應新環境<br>建立穩定種群<br>稱 **「歸化種」**<br><br>如果會和原生種競爭<br>破壞生態平衡<br>外來種就會變 **「入侵種」** |
| 特有種(endemic species) |
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是原生種的一種,但更進一步<br>—— 只生長在台灣<br>—— 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**台灣限定款** 物種<br><br>例如:阿里山龍膽、台灣水韭 |
寶可夢中也有類似概念:
部分寶可夢 **爲了適應地區獨特自然環境**
樣子和生態習性變得和其他同種寶可夢有很大差異
| 椰蛋樹 | 椰蛋樹(阿羅拉地區形態) |
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 |  |
我想象今天,一位國高中生
或是對於環境議題,植物還不熟悉的聽衆
看到這些植物,引起好奇,嘗試認識,開始瞭解
有了 **原生植物** 和 外來種 的概念
可能某一天,在他結束一周工作轟炸
到 _大安森林公園,建國花市_ 耍廢
想要為 已經容不下再一顆植物的陽臺 再添一顆植物
會想到:_我的陽臺需要一顆 Taiwanese baby_
選擇買一顆 **原生植物**
(拯救一下自己陽臺無聊的,千篇一律的景觀)
或許吧 —— 至少我會
(C‘mon _Taiwanese baby!_ 🧋🧋🧋)

_我的植物櫃 always ready for 新歡_
# **聽個講座,闖入一座台灣野花園**
野花園,聽起來超浪漫
(少女心炸裂💗💗💗)
發自内心的覺得這些植物很好看
簡單介紹現場的植物
先説 —— 我不是植物專家
這些植物對我來説很陌生
❗**以下植物的學名我不保證 100% 正確**
我用 _Picture This_ (植物辨識軟體)進行辨識
已經盡我所能進行確認(歡迎來信指教)
1. [[「原生植物的低語」— 從 Jane Goodall 講座談策展力與在地感知🌱#Taiwan Ground Orchid 台灣白及【特有種】|Taiwan Ground Orchid 台灣白及【特有種】]]
2. [[「原生植物的低語」— 從 Jane Goodall 講座談策展力與在地感知🌱#White Ginger Lily 野薑花|White Ginger Lily 野薑花]]
3. [[「原生植物的低語」— 從 Jane Goodall 講座談策展力與在地感知🌱#Hardy Wild Ginger 山月桃,光葉山薑|Hardy Wild Ginger 山月桃,光葉山薑]]
4. [[「原生植物的低語」— 從 Jane Goodall 講座談策展力與在地感知🌱#Taiwan Diplofatsia 台灣八角金盤【特有種】|Taiwan Diplofatsia 台灣八角金盤【特有種】]]
5. [[「原生植物的低語」— 從 Jane Goodall 講座談策展力與在地感知🌱#Oriental Chain Fern 台灣狗脊蕨|Oriental Chain Fern 台灣狗脊蕨]]
6. [[「原生植物的低語」— 從 Jane Goodall 講座談策展力與在地感知🌱#Bamboo Orchid 竹葉蘭|Bamboo Orchid 竹葉蘭]]
7. [[「原生植物的低語」— 從 Jane Goodall 講座談策展力與在地感知🌱#Green Wave Fern 火焰擬茀|Green Wave Fern 火焰擬茀]]
8. [[「原生植物的低語」— 從 Jane Goodall 講座談策展力與在地感知🌱#Miagos Bush (Variegated) 班葉五爪木|Miagos Bush (Variegated) 班葉五爪木]]
## Taiwan Ground Orchid 台灣白及【特有種】

學名:_Bletilla formosana_
**台灣特有種 Endemic Species**
從名字,學名都能感受到他的「台味」
很明顯是蘭科植物,蘭科植物要辨識太困難
這次如果不是有軟體,我會直接放棄辨識
覺得這張照片拍的不錯欸,小碎花
🌸💮🏵️🌸💮🏵️🌸💮🏵️🌸💮🏵️🌸💮🏵️
## White Ginger Lily 野薑花

學名:_Hedychium coronarium_
古巴國花(瞬間聽起來非常厲害)

可食(客家人有野薑花粽),可煉精油
原產地 南亞和東南亞
他應該不算是台灣原生種,但已經「歸化」台灣
非常融入台灣生態和常民生活
## Hardy Wild Ginger 山月桃,光葉山薑

學名:_Alpinia intermedia_
也是一薑科植物,花很纖細
果實成熟後會變紅,日式婚禮常用花材
薑科植物其實很好辨認

## Taiwan Diplofatsia 台灣八角金盤【特有種】

學名:_Fatsia polycarpa Hayata_
**台灣特有種 Endemic Species**
「八角金盤」,這名字聽起來超炫炮🌟🌟🌟
他的葉形很特別
我在演講過程中一直看他
(我想要一盆😍😍😍)
這個植物的故事蠻豐富
「八角金盤」屬下有兩個物種
一個來自日本,一個來自台灣
在日本是很常用的庭院景觀植栽
兩個長得差不多......至少我區分不出來 QQ
但是台灣的這個物種 種名中的 _Hayata_
我知道不是等閑之輩
—— _**早田文藏 Hayata Bunzo**_
**「台灣植物學之父」**

包含 1906 首次在玉山上采集到這個物種的
—— _**川上瀧彌 Takiya Kawakami**_
—— _**森丑之助 Ushinosuke Mori**_
爲什麽植物會這樣命名
這裏面一定有一些故事
**台灣植物的大命名時代** 就和這些日本人有關
心有餘力再找時間介紹這個時代
(不負責任挖坑,有機會再填)
## Oriental Chain Fern 台灣狗脊蕨

學名:_Woodwardia prolifera_
臺灣原生的中大型蕨類植物之一
可以看到葉片上有密密麻麻的 小芽
這是他特殊的 **無性繁殖** 方法
小芽很容易脫落,再合適的環境就會長大
形成 **複製人** 大舉入侵之勢

_Star Wars: Episode II - Attack of the Clones 中的帝國複製人大軍_
## Bamboo Orchid 竹葉蘭

學名:_Arundina graminifolia_
又是蘭科😵💫😵💫😵💫
_jacquelinechua.jpg)
多年生植株會長成一大叢
不開花的時候真的像雜草 XD
(非常符合野花園的氣質)

## Green Wave Fern 火焰擬茀

學名:_Microsorum scolopendrium ‘Green wave’_
這很好養💚💚💚
路邊、花市常見
很少見到那麽耐曬的蕨類
路邊常見的多爲「普通版」
葉子不會捲,很像魚骨
俗名:海岸擬茀

葉子會捲的 _‘Green wave’_ 是 **「園藝種」**
是同一個物種變異的結果
葉柄很硬
垂直上升的意象
很像綠色的火焰
(非常好看💚💚💚)
## Miagos Bush (Variegated) 班葉五爪木

學名:_Osmoxylon lineare_
這不是台灣原生植物
原產自馬來西亞和菲律賓
他也算是常見的景觀植物
但我覺得現場這一顆被整理得非常好
垂直往上,疏密有致,還分層次
它當時被擺在 jane goodall 講臺上
就像在 jane 旁邊放烟花🎆🎆🎆
so pleasing to my eye🤩

上面這張照片來自 _臺北典藏植物園_ 官網
這一堆 Miagos 很密集很壯觀
但我覺得視覺上沒有重點
(就是一副會讓我直接 bypass 的樣貌)
**把植物養活、養好 和 帶有審美的塑形、陳列**
**—— 完全不是一回事**
# 策展是細節的堆叠
我相信空間能夠説故事
我相信策展的好壞體現在,能不能製造出
**—— 不能一眼到頭、值得一再玩味的體驗**
它來自我們有多積極和閲聼者溝通
提供素材,佈置綫索,用各種方式傳達
無論是一場演講,社群媒體貼文,生活空間擺設
各種有意識,無意識的選擇和呈現
都在向外抛散資訊
**無論你,策展人,有意或無意**
**都在被檢視**
shout out to [台灣珍古德協會](https://goodall.org.tw/)
love the show!

_Gustav Klimt, 1907, Farm Garden with Sunflowers, 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_
# **想第一時間收到更多消息🏃♂️➡️🏃♀️➡️🏃➡️**
![[juju library newsletter suscribe cta.png]]
| [![[juju library mail button.png]]](mailto:
[email protected]) | [![[juju library suscribe button.png]]](https://dashboard.mailerlite.com/forms/1494987/156019178612982916/share) |
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☝️點擊上方,來信告訴我你的想法 | ☝️點擊訂閲 juju library newsletter |
![[jujulibrary ending footer.png]]
# 附:_Picture This_ 植物辨識軟體
我用 _Picture This_ 進行辨識
(一個植物辨識軟體,app store 可以下載)

我認爲他蠻准的(我驚艷到)
它可以辨識到植物 _種名_ 欸!
我之前對於這類辨識軟體的印象是
—— 都在講廢話
_舉例:我之前想要知道某一種蕨類的名字,_
_一些軟體告訴我 —— it's **FERN**_
_......very helpful_ 🙃
推一下這個 App,7 天免費
如果後續還有需要辨識植物,我會 subscribe
[](https://www.picturethisai.com/)
# 加碼:綬草 —— 平地最小蘭花

學名:_Spiranthes sinensis_
攝于 _臺北植物園_
真的超小,瀕危植物
如果耍白癡故意去踩他
會賠到你窮💸💸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