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對這題的答案很簡單:
**當時的興趣**
# Why 雙主修?
心理系其實必修課不算多
所以系上同學蠻多人都有雙主修或輔系
我在大二時將心理系的科目修得7788
同時選修經濟系基本科目
到大三時候才正式雙主修經濟系
(我其實也考慮過要雙主修統計或數學系)
另外在個人層面我很擅長讀書考試
而且足夠宅,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
足夠享受花很多時間在課業上的生活
有能力駕馭雙主修這個選擇
![[貼圖_SoSmart.png|150]]
但雙主修還是很需要投入時間和心力
基本上4年大學每周每天都會有課程
如果每一堂課都出席的話
會花很多時間上課,做作業
我也有過因爲同時修課太多
時間分配不當差點被當
或者雙主修必修課中
有自己非常不感興趣的科目
完全提不起興趣去讀
差點因爲被當被迫延畢的經驗
我最後適應出來的策略是:
只專注在自己感興趣的
其他的就是想辦法用最少的力氣
及格就好
不然如果追求面面俱到的話
我當時判斷會花太多時間在讀書
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私下的其他專案
我在大三、四
開始把重心帶往校園外的活動時
很依賴朋友的幫忙
共享筆記和作業
還有教授的考古題
| 小結: |
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**雙主修要審視自己的目標和能力**<br><br>如果讀書讓你很痛苦的話<br>雙主修應該會讓你想死 |
| **目標之間需要取捨**<br><br>科目和作業很多<br>大學還有很多活動可以參加<br>如果時間分配無法負荷<br>必然要做出選擇 |
| **朋友很重要**<br><br>課程教授的考古題<br>多數都會在原科系同學手上<br>有朋友會在關鍵時刻幫你一把 |
# Why 心理系 & 經濟系?
我對心理系的興趣其實比較不穩定
就是在剛上大學時候非常喜歡
生理心理學/認知神經科學 這類的學問
可是在大學探索的過程中
對於這們學問的興趣減弱
很大一部分因爲:
意識到這個學門專業化
會往實驗室和搞研究靠攏
我並不享受這種職涯和生活形態
後來發現自己更喜歡
心理統計和計量相關的學問
**我對於經濟系的興趣整體來説更高**
![[貼圖_發大財.png|150]]
經濟學是形塑我價值觀很重要的學問
我對經濟的興趣從高中就開始了
我記得自己在17歲 (2017年) 的時候讀了
_Poor Economics_
_by Abhijit Banerjee and Esther Duflo_
|  |  |
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2019 兩位作者就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
我覺得這是對我17歲的眼光的肯定

我很喜歡經濟系中的幾門學問:
- 賽局理論
- 財務金融/財務經濟
- 貨幣銀行學
忽然就稍微在銀行辦事的時候
有更多的底氣看懂他們在幹嘛
噢但我會計不及格
(我直接放棄選修)
會計不會
就是不會
| ![[juju.png\|80]] | Hi,<br>這個題目是來自我在 [2025年成大心理營]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025nckupsycamp/) <br>的演講中臺下同學的提問<br><br>想瞭解更多 心理系大學經驗和職涯話題<br>看這篇:[[我不喜歡聊過去]] |
| 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